方运不由得想起宁安城外陈观海的【金枝绕东宫】化身与妖圣狼戮分身的【金枝绕东宫】战斗,当时虽然看不懂,但现在仔细想来,两人战斗所用的【金枝绕东宫】圣力气息,远比自己的【金枝绕东宫】枯朽之力浩大和凝实。
目前自己新的【金枝绕东宫】枯朽之力还比不上两位半圣的【金枝绕东宫】分身,但已经有了极大的【金枝绕东宫】进步,正在向那个方向转化。
在方运的【金枝绕东宫】神念“眼中”,家国天下内有无数淡金色的【金枝绕东宫】枯朽之力在相互纠缠成长,最后全部成长为新的【金枝绕东宫】枯朽之力,而之后再诞生出来的【金枝绕东宫】枯朽之力全部都是【金枝绕东宫】新的【金枝绕东宫】枯朽之力,完全代替之前羸弱的【金枝绕东宫】老枯朽之力。
枯朽之力晋升,整个家国天下的【金枝绕东宫】气息也变得不一样,变得更加厚重,更加沉稳,也更有威仪,仿佛由少年成长为青年。
待新的【金枝绕东宫】枯朽之力再次充满家国天下后,便只是【金枝绕东宫】量的【金枝绕东宫】增多,没有像之前那样从质上开始提升。
方运知道这已经到了一定极限,只有自己实力更强之后,枯朽之力才能继续成长。
看着枯朽之力,感受枯朽之力蕴含的【金枝绕东宫】生灭气息,方运有种感觉,一定是【金枝绕东宫】妖皇发现了枯朽之力的【金枝绕东宫】特别之处,所以才铤而走险进入树界获取这种力量,可惜阴差阳错被自己弄到手。
“一般来说,众圣封圣前都会将力量凝练到极致,达到所谓的【金枝绕东宫】纯一,我之前参悟的【金枝绕东宫】时候,准备等以后随时舍弃,但现在想来,妖皇不应该为了短暂的【金枝绕东宫】力量而花费那么大的【金枝绕东宫】精力。不过,圣道根基对现在的【金枝绕东宫】我来说太远,我现在主要的【金枝绕东宫】目标是【金枝绕东宫】锻天命。”
“锻天命……”
方运晋升四境之后,就开始琢磨锻天命。
平天下大儒基本都有能力锻天命,但锻天命的【金枝绕东宫】过程不同,结果不同,最后也有高下之分。
如果说修齐治平四境是【金枝绕东宫】《大学》之路,那锻天命便是【金枝绕东宫】源自《中庸》。
《中庸》开篇便是【金枝绕东宫】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”。
这一句是【金枝绕东宫】《中庸》全篇总纲,历代读书人都有不同的【金枝绕东宫】理解。
《中庸》中的【金枝绕东宫】“天命”并非是【金枝绕东宫】一个名词,而是【金枝绕东宫】一个短语,是【金枝绕东宫】上天所命的【金枝绕东宫】意思,字面上的【金枝绕东宫】意义是【金枝绕东宫】上天所给予人的【金枝绕东宫】事物叫做本性,但这句话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说是【金枝绕东宫】上天赐给了人本性。
正确的【金枝绕东宫】理解是【金枝绕东宫】,人的【金枝绕东宫】本性是【金枝绕东宫】自然形成的【金枝绕东宫】。
在儒家的【金枝绕东宫】观念中,上天、昊天、上苍、造物主、天帝等等并非是【金枝绕东宫】人格化的【金枝绕东宫】存在,并非是【金枝绕东宫】有上天这个人或神,而是【金枝绕东宫】为了方便理解和描述所以用这个词语。
天,便是【金枝绕东宫】包括万界的【金枝绕东宫】物质、万界的【金枝绕东宫】运行规律、万界的【金枝绕东宫】力量等等一系列之和的【金枝绕东宫】整体。
儒家最为看重本性,历代众圣与大儒多有论述。
锻天命则是【金枝绕东宫】指锤炼人的【金枝绕东宫】本性,只有坚守自己的【金枝绕东宫】本性,才能铸就圣道根基。
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和平天下这八条目,其实都涉及到锤炼本性,甚至可以说,这是【金枝绕东宫】先贤们探索出来的【金枝绕东宫】一条锻天命的【金枝绕东宫】捷径。
人自然形成的【金枝绕东宫】本性是【金枝绕东宫】纯粹的【金枝绕东宫】,但人无法直接感知,因为本性是【金枝绕东宫】无形的【金枝绕东宫】,读书人只有通过不断地修行,才能逐渐感悟本性。
在圣元大陆,有关“知”与“行”的【金枝绕东宫】讨论很多,对于“知”或“行”本身的【金枝绕东宫】理解也不同,不过方运最支持的【金枝绕东宫】不是【金枝绕东宫】知行合一,也不是【金枝绕东宫】主流的【金枝绕东宫】知先行后,而是【金枝绕东宫】行先知后。
从天的【金枝绕东宫】角度来看,知行合一或知先行后都没问题,但从人的【金枝绕东宫】角度来看,行先知后当是【金枝绕东宫】正理。
人非生而知之,既然人有所不知,必然要求知,而求知,便是【金枝绕东宫】行。
从人的【金枝绕东宫】角度来看,知行合一是【金枝绕东宫】不存在的【金枝绕东宫】,只有圣贤才能做到知行合一。
人,只能先行才能后知。
至于如何行,则极为重要,从格物到平天下的【金枝绕东宫】八条目,便是【金枝绕东宫】一种针对锻天命的【金枝绕东宫】“行”。
至于这“锻天命”细节如何,方运现在并未完全理解,只是【金枝绕东宫】有模糊的【金枝绕东宫】概念和方向。
之所以要文宫火锻天命,是【金枝绕东宫】要炼化那些在“行”过程中沾染不好的【金枝绕东宫】事物,而那些不好的【金枝绕东宫】事物太难炼化,耗时日久,所以一切能增强文宫火的【金枝绕东宫】神物便成为人族四境大儒最急需的【金枝绕东宫】宝物。
既要增强文宫火,又要保证不会成为新的【金枝绕东宫】污染,这种神物极为难寻。
方运发现三位大儒陆续清醒,便收回神念。
就在刚才,三位大儒像街边那些一边看下棋一边指点江山谈论天下的【金枝绕东宫】老头一样讨论火山酿,无比兴奋,直到现在才恢复平静。
“三位,‘喝’得差不多了,要办正事了。我进古神宝阁,主要为了寻找有助于锻天命之物。”方运道。
田松石神态轻松,道:“老夫厚积薄发,在葬圣谷连连奇遇,现在也不过三境,四境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到达,所以对锻天命之物毫无兴趣。”
何明远微笑道:“何某锻天命已近尾声,所需也不大。”
云仰照则面露遗憾之色,道:“我来葬圣谷,并非为锻天命,而是【金枝绕东宫】想为子孙后代留一份福报,若有此物,我也不取。”
“三位不必如此。”方运知道这三人或多或少是【金枝绕东宫】让着自己,若是【金枝绕东宫】他们自己遇到那等神物,必然会自己使用。
田松石微笑道:“进入神赐山海前,老夫已经将谷中经历寄存于多份神念之中,就在神赐山海附近,只要有大儒路过,定然会感知到。那神念若能被带回圣元大陆,老夫便完成圣院的【金枝绕东宫】使命。现在能进入古神宝阁,老夫此生无憾。若能回到圣元大陆自然好,若回不去,相助方虚圣才是【金枝绕东宫】人族所为。”
何明远与云仰照轻轻点头,但没有说什么,两人和田松石不一样。
田松石年纪极大,随时可能逝世,但何明远乃是【金枝绕东宫】文宗,前途光明,而云仰照乃是【金枝绕东宫】云国大儒,家世显赫,两人都远比田松石更期盼回到圣元大陆。
四人继续前行,方运突然道:“你们有没有发现,这里的【金枝绕东宫】宝阁竟然变少了,到现在没发现一处,而根据我们推测的【金枝绕东宫】地图显示,这里是【金枝绕东宫】靠近古神迷宫的【金枝绕东宫】核心位置,应该有很多宝阁。”
“难道是【金枝绕东宫】走偏了?”田松石问。
四人一边按照既定路线行走,一边讨论,毫无结果。
前方的【金枝绕东宫】走廊到了尽头,有右转的【金枝绕东宫】道路,四人稍稍减速,但随后四人目光轻动。
“小心!”
因为在那拐弯处,偶尔有极为细微的【金枝绕东宫】光芒闪过,方运最先看到。
“拐弯处的【金枝绕东宫】新路,似乎比之前的【金枝绕东宫】所有道路都宽,诸位多加小心!”方运说着,竟然直接开立四海天下。
.